各届名单
各村介绍
来自景观村落的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景观村落 > 各村介绍
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 --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丁李湾村
古村落   2024-09-23 08:00:53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一、概述:
丁李湾村行政所属新县八里畈镇神留桥村。占地 110亩,现有人口657人
村落始于元末明初。村内宗祠已毁,残留遗迹,宗谱留存完好。古树名木已毁烧,没有残存。
村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30余套,石雕、木雕30余处,古城墙、戏台、绣楼、炮楼等遗迹30余处。
2012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属河南省民俗民居村

 二、自然环境:
丁李湾明清古村落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次唐朝、书室、民古井、池塘、古木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文化景观。三面环山,一面邻水,村落处在浅山丘陵之中,有深奥的古风水含义。

 三、历史名人、祖训族规以及民俗风情
李维屏:生于道光庚子年正月二十六,卒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本名福滋,字维屏,号树人,特授四川隆安知府经历,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授丰政大夫
李维屏的父亲教训李维屏说:“不为钱即为吾之孝子也”,此话纳入家谱训诫。李维屏知书达理,轻车简从回家,说“做官不从家乡过”,从不在家乡炫耀,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丁李湾传统节日有过年和春节,元宵节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此外,清明节、端阳节、七月半、中秋节较为重视。民间游戏有戏曲旱船、舞狮、花挑、鹤蚌舞、锣鼓唢呐班等。

 四、村落历史沿革与文化景观
据碑文记载,丁李湾始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因李姓无嗣,一丁姓青年入赘,其后人居住此地,得名为丁李湾。兴盛于清朝乾隆时期,闻名于清朝道光年间,直至民国时期仍有“新集城(今新县县城)一圈,不如丁李湾一湾”的说法。2003年被河南省定为民俗民居村。2012年确定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丁李湾位于新县八里畈镇西北部的神桥村境内,地处光山县泼河水库上游,属浅山丘陵地带。西北与光山县泼河真比邻,东南距八里畈集镇3公里。该湾分为丁李湾一、丁李湾二两个组,现有122户,常住人口415人。
清乾隆年间,丁李湾处于兴盛时期,有“李氏庄园”之称。当时田地1万多担,遍及目前新县辖区各乡镇,以及光山县南部各乡镇,房屋多达11排,600多间,每排三套,每套正堂三间,厅房(客厅)、倒厅、左厢房、右厢房融为一体共一门楼。整体结构长700余米,宽50米。清朝道光年间,丁李湾达到巅峰,人口多达800人,庄园集中居住600多人,房间600多间,“李氏庄园”远近闻名,规模宏大,人气旺盛。
丁李湾明清古村落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古村落布局合理,有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木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古村落2文化景观。三面环山,一面邻水,有深奥的古风水含义。村落前两口大小不一的深塘,因形状是一轮弯月,可以投射月亮的倒影,故取名---望月塘,整个村落在东西南北四方建有四道大门,门内隐蔽处开有枪孔,大门侧建有两层古式岗楼,属村落居民聚众议事、聚会、联欢的场地。一楼是会议室、会客厅,二楼是绣楼兼观风台。平日里一楼是村落男丁把酒言欢的之所,二楼是女子吟唱绣花之地,非常时期,一楼为战前指挥部,二楼是放风瞭望台。四座大门与民居紧密相连。村落内“两纵三横”5条巷道将民居进行分割。巷道地面以青石条,青石板浦路,错落有致,里巷布局合理,防护门、掩护门、逃生门一应俱全,安全防御设施齐备。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青石做门枕、门框,水磨青砖夹土料做清水墙,保存大量的精美木雕、石雕和灰塑建筑构件,遗留历代众多的生活、生产用具。民居分布多以三间两廊、三间一边廊、三房两厅为主。因与巷道的相对关系而有所变化。民居里外通透,邻里间一门相隔,便于疏散、保护,有与书室结合、民居与祠堂结合的明清古村落特点。清朝道光年间,此湾出一名人叫李维屏,号树人,字维屏。官人四川隆安知府。此时,丁李湾达到最巅峰,“李氏庄园”规模空前宏大,庄园建筑壮观。每套门楼周围刻有“兽”守护的门碑,室内正堂四角装饰有银铃,素有“雕梁画栋”之壮举,特别是李维屏家门楼呈“八”字形,富含独有的官职寓意。庄园四周城墙围绕,最长时达10多里。东南西北设四道大门,城门有城楼,楼内有枪炮护卫,建有保安队,保安员100余人,有100多条枪。据传,李维屏知书达理,每次从外地回来,骑着高头大马,随从人员前呼后拥,非常气派。但每次走到三里岗,距村庄5里地时,他立即下马,摘枪、换服、素衣、简从,步行回家。从不在家乡人面前炫耀自己。“做官不从家乡过”背后人广为传诵。

整理于 2013年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