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届名单
各村介绍
来自景观村落的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景观村落 > 各村介绍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
古村落   2017-08-30 03:04:30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概况:
= 历史年代 :南宋时期
= 规模大小 :芙蓉、苍坡、埭头、丽水街、屿北、林坑、暨家寨、茶园坑等古村落
= 现有人口 :约3万人
= 荣誉称号 :芙蓉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头镇、枫林镇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苍坡、屿北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芙蓉村、埭头村、屿北村、暨家寨、茶园坑村为中国景观村落。
   2009年12月,楠溪江古村落群荣获中国景观村落群称号。
= 自然环境:楠溪江流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著名民居类型之一。较为突出的芙蓉村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岩头镇、枫林镇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苍坡、屿北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 古树名木:浙江水青冈、红豆杉、福建柏、樟树、榕树、枫杨等
= 著名建筑:楠溪江流域的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残存有宋代法式的遗风,有民居、宗祠、书院、寨门、寺庙、路亭、牌楼等多种类型,建筑细部的雕刻、绘画等装饰艺术美轮美奂。 
 历史名人: 
从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出过604位进士。两宋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吟咏不辍,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遂使楠溪江所在的永嘉成为山水诗的摇篮,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
 革命烈士:
 金贯真(1902-1930),又名家济,岩头人,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为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北伐时任东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兼党团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中共大学深造。1929年8月回国任中央巡视员,浙南特委书记,红十三军政委,1930年5月18日返温时被捕牺牲。  
 谢文锦(1894-1927)原名用绣、字褧霞,永嘉潘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上海总工会主要负责人。1926年任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4月11日凌晨2时被捕。其故居为木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650平方米,面阔七开间,悬山顶。
 村落介绍:
楠溪江古村落群主要有苍坡、芙蓉、丽水街、林坑、屿北、埭头、暨家寨、茶园坑等古村落,简述如下:
  芙蓉村 
芙蓉村位于岩头镇以南永仙公路西侧。村西南有山名为芙蓉峰,因三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名。村中一水池,芙蓉峰倒映水中,村以此而得名。 
据明弘治十年(1497)《陈氏宗谱》记载:“唐末,为避乱世,有陈氏夫妇,从永嘉县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见此地前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岩,三龙抢珠,四水归塘,于是筑屋定居。”至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陈虞之率族众拒敌,困崖三载,终因弹尽粮绝,自刎殉国。村被元兵烧为废墟,元末明初重建。世祖为吸取教训,把原分散的田园小村集为一寨,并在寨外围修一至二道石砌寨墙,墙上开铳眼,四向设七个造型各不相同的寨门。 
村落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村落布局被寓以“七星八斗”的说法。“星”指道路交汇处方形平台,“斗”指水渠交汇处方形水池,“七星”翼轸分列,“八斗”呈八卦状分布,道路、水系都是结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系统。其规划布局一方面隐喻村寨可纳天上之星宿,望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如繁星,另一方面突出“利为战”的目的,其星可作战时指挥台,其斗贮水,以利战时以水克火,可防火攻。其实际功能则具有耕读、迎贤、尊仕、拜祖、祭祀、拒敌、防火、调节气温、美化村容等多方面。
芙蓉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它与周围的山水环境高度和谐,粉墙乌瓦,常用挂柱出檐深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粗犷干砌的石墙勘脚,大小、色彩富变化。2005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苍坡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以北永仙公路西侧,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迁祖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徙居永嘉灵山被周家招为女婿,后东迁约一公里,建宅今址。原地名苍墩,因避讳宋光宗(赵墩)而改为苍坡。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第五世祖时,人丁兴旺,分为东宅、西宅和麻溪园三地段,各设祠堂,并在村口建李氏大宗。宋建炎二年(1128)第七世祖李秋山迁居方巷,与弟李嘉木情深义重,故在村内建望兄亭,在方巷建送弟阁,亭阁相对,相互迎送。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请国师李时日商讨建村规划,依五行风水说,在东方建双池储水,四周开渠引溪环绕以水克火。后又依“文房四宝”布局。笔街、笔尖直指西面笔架山,将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双池边沿靠近笔街的地方各放置一块大石条,意为墨,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如同一张白纸。其规划布局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远。
双池之间设有宗祠、仁济庙、大阴宫等临水建筑,造型端庄秀丽。民居住宅平面呈方形、民居平面有一字形、H字形、口字形等各种形式,立面有单层式二层楼阁式,主次分明,搭接自如,造型舒展,古朴自然。现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林坑村
林坑,位于永嘉县最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属黄南乡所辖。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白云缭绕;村古、水美、山秀,人灵,物华天宝。村中,两条小溪合而为一,从村中蜿蜒穿过。小溪的上游与中游,横亘两座古老的石拱桥,分别谓之永安、永平。桥的两侧,爬满了袅袅的青藤小草。两岸山坡地上,错叠着楠溪江流域保存不多的山地民居群落,黑瓦覆盖、造型轻巧,紧依山势建造,错落有致,无序中显自然,变化中见统一,朴素自然,洒脱不拘。 据考证,村中最古老的木屋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保存100年以上的古屋比比皆是。
林坑人绝大部分姓毛,建村已有700多年历史。相传最早的时候由林姓居住,后来不知何故,林姓人家与附近道基村的毛姓易址,毛姓人家在林坑生息繁衍下来。
 屿北村
屿北村位于永嘉县岩坦镇,距县城60多公里。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溪,青山叠翠,环境清幽,风光秀美,苍松翠柏,修竹茂林。 
屿北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整体感很强,民居多以坐古朝东。村内古建筑占现有民居建筑85%以上,新区与老区分开。民居平面分一字形、H字形、口字形、日字形等多种形式,所有民居建筑屋顶均为悬山顶,做清水花脊,屋脊呈孤线形,两端上翘,屋面平缓,略有举架,造型舒展,上铺灰色小瓦,两山面出檐较大。屋面也有做成假歇山式样,多为二层阁楼,在楼屋部设腰檐,形似重檐,房屋进深较大,出檐深远,无飞檐,通常檐下设巡廊,深达2米。建筑多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单位。 
 屿北古村落独特的规划思想和建筑形式,体现出汪氏祖先依附自然,把握自然的营造思想,使村落选址和建筑营造达到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效果,成为楠溪江民居建筑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屿北文风浓厚,人才辈出,古有溪山“小邹鲁”之美誉。同时,又是浙南地区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是瓯北中心县委驻地,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丽水街
丽水街位于永嘉县岩头村,距永嘉县城38公里,是岩头村的商业街,起于献义门,长约300米,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间金氏桂林公建设岩头村水利工程时筑成的,因湖中种植荷花,故当地人称之为荷堤。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丽水街上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尽是卵石铺成的的道路,路上方是与屋子相连的廊檐,可方便行人避雨;廊檐的外侧设有美人靠,是供游客休闲、观景用的。
 埭头村
埭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大若岩镇境内,始建于元代,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内古建筑众多,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松风水月、墨沼生香、裕后祠、启秀祠等一批明清故居和宗法建筑,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古村。这里创办的楠风营地是温州市青少年活动基地,在此可以体验捉田鱼、掰玉米、插秧等农村生活,享受逐渐远去的儿时欢乐和农家情趣。到这里的青少年“游埭头古村、品楠溪山水、味农家乐趣”,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暨家寨
黄南乡深龙暨家寨位于永嘉县的北部,楠溪江源头景区入口处。这里山高林密,瀑多谷深,古木多样,翠竹幽深,海拨较高,天然氧吧,是炎夏避署的好地方。村内保存了大量与自然生态高度和谐的山地林区建筑,是十分难得的保存完整的山地林区村落建筑。除保留古建筑、古寨墙、古道路沟渠、古树外,还保留着一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山地林区特点的传统日用器物。另外还保存有浓郁的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文化。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