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寻访古村落
隐于山水间的黎村
古村落   2016-06-29 07:46:22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2016-05-28  李培军 李翠薇

  

                隐于山水间的黎村                     1950年之前的黎村原貌

 

     寻黎村碉楼之憾

    2014年9月6日,正值中秋三天小长假,独往东莞谢岗镇黎村探秘,这是一个盘算已久的计划。自7:30左右自南城出发,至11:00左右,几经周折方到达黎村村口广场。步行至村中至高点,这儿是谢岗镇黎村汽车站终点,零星有几家士多店、早餐店,烈日似火,饥肠辘辘,想找个小餐馆吃点东西,竟然未果。原来,村中有喜事,小店关门办喜宴。虽然没有饭可吃,但对于急于想揭开黎村神秘面纱的我,也是可以将就的。

   

               悄无人语的黎村大排村老民居               悠悠古井倒映千年的时光
    因为对黎村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只能按照山顶上四通八达的小路逐一探索。首先走进的是大排,有三排客家风格的排屋,远处为蕉林,菜畦,饭菜的香味从窄仄的小窗中飘去,一时勾起无尽的食欲,幻想着村中或许能巧遇一家小店,可以吃到一点热乎的东西,但那只能是幻想。大排村,倘有一排二排三排的分组,村组分示栏边有一眼古井,井口有四条麻石铺就,井内为砖石壁,生长些许的厥类,再深入村中,多为新建的民居,只好退至山顶。

      

                    曾经鲜红的“忠”字已经黯然换色    巷口的木瓜树犹如一把绿伞庇护着低矮的老屋
    又踏进第二条小路,看到成片的瓦顶,相信这儿必有漂亮的古建。眼前,一茕立的木瓜树与泥砖的组合,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入画,又是两三排的围屋,尤其是一间印有“忠”的墨漆木门,特意拍了一张,文革遗迹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之一。这儿是黎村的新屋村,一位正在摘菜的老婆婆絮絮地说着些什么……继续前行,这儿居然已是黎村旧村,前面竟然发现几座颇有气势的青砖建筑,透过路边的荔枝树,一座碉楼赫映入视野。顺小巷,至黎村农贸市场。

 

 远远瞅见碉楼矗立其间

    立于二层市场之上,发现碉楼隐于一道苏式建筑的后面,这座“黎村碉楼”于2012年已被列入“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原来前面的建筑是后来改建的,曾经做过黎村的大队部。左侧为成片的瓦房,右侧为黎村卫生室,还有一条笔直的街产,隐约可以看到一些镬耳墙的建筑。身后还有一些小路和建筑,皆不能细看,继续着我的行走。

  

             黎村碉楼的正面被仿苏式建筑所遮蔽                黎村碉楼内景
    选择左侧的小路深入其中,阳光下,两侧的青砖排屋前长满杂草,正嗟叹间,竟然发现一位婆婆坐在老屋前吃饭,这是旧村中极少数的留守老人。当然,也注意到这儿的门牌号上竟然写着“黎村离屋村48号” ,一时有些糊涂,不知“黎村”与“离屋”有何关联?或许“黎”与“离”有谐音之误?此猜没有待查证

 

 黎村离村中遇到食饭的原居民

    小路又分出两条,左侧为两排老屋形成的小巷,青砖青石铺地,直溜溜地向远方延伸,青草顽强地从缝隙里钻出来,密密地铺满小巷,巷中散放着石臼、石础,甚至一些生活用具、鸡笼等,似乎老屋的主人只是刚刚离开,一切都保持着生活的常态,或是,这儿的确是人去屋空,洞开的房门, 斜悬的蛛网,厚厚的灰尘……无不昭示着老屋生活的戛然而止。

 

 幽幽古巷离离荒草发人幽思

    右侧的小路两侧的老屋若隐若现在荒草丛中,偶儿的高耸的木瓜树,愈发衬托出老村的寂寞和单调,沿着悄无声息的小路,徐徐而行, 时有荔枝林间若隐的红砖泥砖的小屋,格外令人心动,但都是空空如也,这儿是黎村上边子村,正前方有一铁门院落,以为是一工厂,近看方知是罗氏宗祠,这儿竟是黎村之行的最亮点。 
 

  叹罗氏宗祠之美

 

 宛若仙境的罗氏宗祠

    因为铁门上锁,虽然空隙超大,只有一人独行,必须慎行。院内绿草如茵,左侧为矗立的罗氏宗祠,远观格外壮观。而院中的巨大的凤凰树,犹让人惊叹不已,遒劲的树盖犹如一把巨伞将宗祠罩在其下,眼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一定想办法进入院中仔细观察宗祠的细部构件,因为这是一座保存完好,并且没有被人为修理过的古建筑。

 

 罗氏宗祠侧面、古井

    沿着院外麻石小径前行,祠堂右侧有一眼古井,独石凿出的井口,井沿有数十道石槽,好像是绳子磨出的,但又不太像,因为石槽分布十分均匀,最终还是确认是井绳日久天长磨损所致。古井的右侧有一破败的门楼。顺着祠堂外的石巷前行,祠堂侧面的小窗不时可以窥见祠堂内的结构,不时有杂草在墙上摇曳。穿过两三条巷口,至祠堂的后面,由此观察,祠堂为三开间二进,整体保存良好。正因无法进入祠堂而徘徊,边敲开祠堂后一位本村人家的门,隔着篱笆告诉说可以沿着塘边走到另一开门外。

  

                    罗氏宗祠侧面几乎被草没了的麻石小径        穿越千载的古井,印映着罗氏的荣辱
    折身而回,沿祠堂边缘而行,又遇一古井,却是以四条麻石条砌沿,旁边还有池子,似乎是做过加工。穿越塘边的堤的蕉林,至祠堂另一门口,抬头望见横亘于院落中的硕大的凤凰树,尚有几枝晚开的红彤彤的凤凰花俏立枝头。透过如梳的浓荫,罗氏宗祠赫入眼。环视四周,罗氏宗祠独特之处环境极为幽雅,祠堂面朝水塘,门对银瓶,前面广阔的地塘,祠堂逐进增高,颇具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而祠堂立面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屋檐下的封檐板,雕花精细,独具匠心,而月梁上的抬梁竟然为青石,雕有蝴蝶和狮子,其中狮子线条简洁明快,且造型独特,其颔下有一圈打卷的胡须,富有西方石雕的特色,说明东莞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且月梁下方亦有雕花,雀替竟然也是石青雕刻,有中国结的花边,有“福、寿”字样,还有玉书等图案,另有青石的日神、月神。青石雕刻在东莞祠堂中的应用比较罕见,这座罗氏宗祠的青石建筑构件在东莞范围内或许是 的,也是一座富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希望在以后的保护中能以“修旧如故”的原则妥善修缮。

   

       凤凰木荫庇下的罗氏宗祠清雅俊秀           罗氏宗祠内三进及天井                 罗氏宗祠的内框架结构
    祠堂门上了锁,一时无法入内。从破旧的门板缝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祠堂内的整体布局,结构完整,天井内几乎没有杂草,似乎是刚刚清理完毕。两侧的廊屋十分完好,檐下的封檐板仍然醒目,二进大厅空空如也,三进大堂同样是空无一物。由此可看,这座祠堂已经空置很久了。期待村委对这座富有价值的建筑应该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向市文物局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恋恋不舍地返回,忍不住多次回首,罗氏宗祠又笼罩在凤凰树的浓荫之下。

  

                罗氏宗祠廊下麻石世界                   罗氏宗祠雕花的门枕石
    9月8日,我们采访了黎村人罗稳洪先生,据回忆,这儿是原来黎村小学,他小时就在这儿上学。当时应该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上一年级时教室祠堂最里面右侧廊屋下。祠堂前的草地非常漂亮,那是当年的操场,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就是操场举行的。留下诸多难忘的回忆。

  探黎村罗氏之源

  

 黎村市场附近绿荫覆盖下的路口

    又至黎村一村口,面向黎村市场方向,左侧为 上麦园村,右侧为榕树村,走在有点坡度的小路上,两侧不时有成行的排屋,一直走到黎村市场边的榕树下,一回首,发现古老的村落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入眼,成排的老屋似乎早以习惯这如水的岁月,依然波澜不惊地静待云卷云舒。

 

 百年古榕

    从这个路口到黎村村委大楼间,果然有一硕大的榕树,粗壮的树干曾经枯萎,不知何时又发新枝,可谓村中的一奇景吧。凑近,原来榕树并不算古老,只有200多年,只能算三级古木。榕树的旁近偎依着几间青砖老屋,榕树显然成了村民的庇护神。
    黎村村委大楼广场前有一池塘,大约十多亩地的样子,池塘里已经没有了水。塘对面就是黎村的旧围,居中的是淡轩公祠,其他民居鳞次栉比,推想池塘水满之时,水波乍起,嫩柳斜悬,老屋倒影,若在虚无飘渺间,亦真亦幻,令人顿生久居之意。

 

 隔塘而望的黎村旧围及淡轩公祠 

    心动不如行动,绕池而行,至黎村卫生室右转则是旧围前的沿塘的一条街,条条古巷直入深处,幽幽古井映印苍苔,时有木瓜野藤让游客眼前一亮,抬头望一望头上的一抹蓝天,长长地舒一口气,继续古村的探秘。这儿正是黎村北门村,这些巷子可直达坡顶的黎村汽车终点站。

 

 午后长满绿苔的小巷阳光铺地

    黎村旧围座西朝东,淡轩公祠恰好座落在围面的中间,面朝池塘。立于塘边,淡轩公祠两侧镬耳墙高耸,瓦面保持完好,整个立面均以青石为基础,尤其是墀头都是由整条的青石砌就的。廊下有四条麻石柱,包台的边亦是麻石条,唯包台中间为红石铺就。左侧包台上有“赫声公祠”麻石匾,不知哪间祠堂被拆?右侧包台上有一青石柱,半圆形柱头,上有刻字“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春吉旦重修”中间两字看不清楚,不知是重修祠堂还是重修坟墓?一时无从下手,只能悬于此,待考。祠堂大门对联“珠玑源远,沂水流长”,似乎可以发现黎村罗氏的先祖源流。

   

       淡轩公祠基本保持着原貌             淡轩公祠的廊下           淡轩公祠廊下“赫聲公祠”石牌
    迈步入祠,中门大开,原来祠堂已经成为村中老人活动中心,茶余饭后,老人纷纷前来聊天、搓牌,这也算是古建筑功能的活化吧。为了不惊扰打牌的老人,悄悄来至三进祀堂——肃雍堂,不过,我们认为这个牌匾应该挂在二进的大厅上。堂上供奉着“明六祖考罗公淡轩妣谢氏孺人之位”,神龛不大,应该是重修后新做的。两侧的廊屋下还散放着几个狮子头,看来黎村是舞狮子的。

  

                           淡轩公祠之祀堂                        淡轩公祠之祀堂
    退至二进,厅下屏风悬有“世德渊源”匾,题有新塘赠落款。右侧墙上贴有罗杨绘制“黎村地形风景美丽图” ,原来这是1950年之前的黎村旧围风貌。我们发现这张图的确反映了当地黎村真实的风貌,整座黎村旧围座东朝西,这是由黎村的地势所决定的,围前有水波荡漾的半圆形池塘,围后有高耸的风水林,围左侧与围外的排屋毗连,足见黎村人丁之兴旺,围左侧一片老屋中黎村碉楼矗立,扼守着黎村出入旧围的路口,同时可以俯视黎村整个旧围,有效地控制和保护一围人不受外来者侵扰。这幅图画是二进中最值得关注的。

  

                      淡轩公祠正厅“世德渊源”                淡轩公祠的二进正厅

    过天井,至门厅。左侧墙上悬有“珠玑巷南迁始祖琴轩公事略”,略略可知岭南罗氏始祖及迁移之径。“宋中宪大夫,诰封吏部尚书,授世袭锦衣卫,南雄府学业禀贡生,岭南世祖讳贵,号琴轩,乃宋国开国功臣彦环公之七世孙也。妣金氏人、田氏夫人。原居南雄保昌县始兴郡牛田坊沙水村十四图珠玑里。”又据“元振公历”载:元振公,罗贵祖重孙。生七子。长子映箕(福建仙游县令)、次子映璧(居墩巷)、三子映奎(居迳背)、四子映娄(居黎村)、五子映胄(居寒溪水)、六子映毕(居田溪头)、七子映参(居稔子园、埔心湖、横塘等)。由此可知,东莞境内罗氏分布相当广泛,应尊罗元振为东莞罗氏始祖。但不知,莞城罗沙或赐归巷内的罗亨信是否是一脉?虽然“琴轩事略”据书为“碑文”,但未见实物,且用语多为现代,不敢肯定是否为古代碑刻。

  

                       透过中门看淡轩公祠内庭             透过中门看淡轩公祠内庭
    正欲行,又见门后地上平放一青石碑,碑文曰“小圩众议各行公谕例后:议盐行每斗盐买卖每人收钱伍文;议鸡鹅鸭每只每人买卖收钱伍文;议猪母每只第人买卖收银一两0八;议猪条每只每人买卖收银七分二;议猪仔每只每人买卖收银十七厘。民国七年立。”这是1919年黎村圩公议收管理税的规定,这也是东莞境内发现的 一块圩约,非常有意义。
 

 观星楼公祠之华

 

 隔塘而望的星楼公祠

    从淡轩公祠出来,走在塘边路上,条条小巷直通旧围深处,散养的鸡悠闲地踱着步,人来亦不惊,路边偶见一两座造型独特的麻石基础,一两眼古井,都会驻足打量一番。掠过参差的红石青砖墙角,眼前一亮,地面竟然全部为长条麻石铺就,抬头,但见星楼公祠赫然入眼。星楼公祠三开间二进的结构布局,整个立面均为麻石,如麻石柱、石础、墀头、包台、台阶、门枕石、地袱,还有麻石门“星楼公祠”牌匾。仔细观察,发现大门两侧还刷有毛泽东的头像和“忠”字,隐约可以看到当年的黄漆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这是文革的遗迹。

 

 星楼公祠头进保存完好

    又见廊下梁上木雕,虽然谈不上特别精美,却也算得别致吧!可惜,梁托上所雕戏剧人物悉数被腰斩,甚至彻底凿去,这自然也是文革时期所为。可以说每个地方古建筑保护如何,直接可以关乎这个地方行政的执政水平,因为总有那么一些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相当完整。又发现抬梁侧面雕有葡萄和紫貂,葡萄的寓意是多子多福,而紫貂却是富贵的象征。紫貂是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象,多在雕花的封檐板中,而抬梁上却是较少,另外在屋脊的灰塑中也有发现。

     

    星楼公祠气势恢弘,可惜今成鸡舍   星楼公祠廊下的花团锦秀的木雕     星楼公祠廊下的花团锦秀的木雕
    包台上堆满杂物,院内养着一群鸡。隔着门的网,看到祠堂内部主体结构没有动,但院落内已经被改建,砌了几面墙,因为不方便入内,只能从外部打量一下,看来这又是一座废弃的建筑,实在令人惋惜。

 

 星楼公祠内庭 

    走街穿巷,依然可以追寻到当年的些许感觉,一方又一方的“泰山石敢当”吸引着眼球,可见中国人避祸的方式竟然是如此的一致,竟然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说话间,走出了黎村旧围的老南门。

 

 黎村旧围南门楼

    南门仍然保持着原貌,只有一间,两侧稍向延伸1米左右,其门框、门枕、基础、墙角石都是青石。而门上镶嵌“山川锺秀”的牌匾,因为已经用墨汁涂黑,不知用料是否为青石?门楼下照例有两个红石窗,犹如人之又眼,屋檐下有彩绘,皆因时远岁深,已经辨识不清了。屋顶上有龙船脊,铺灰瓦,绿色瓦当和滴水,远看犹如一顶官帽。2012年,黎村南门楼被评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山川锺秀”黎村南门楼的石刻           黎村旧围中的青藤缠绕的石敢当
    黎村旧围四周仍然保存着一些老民居,但都比较零散,尤其是旧围附近的下巷村、中巷村等老巷,还算比较有特色。
 

 论黎村旧围活化之策

    今日走进谢岗镇黎村,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这个村落,大致了解了村落中保存较好的单体建筑和建筑群,又得知黎村人正在申报开发崖山矿山公园的计划,故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第一, 黎村旧围可以申请“广东省古村落”或“中国古村落”、“中国景观村落”称号,可以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也可以增强品牌意识,尤其是村中的罗氏宗祠,可以直接申请市级文物单位。目前,黎村碉楼、黎村南门楼已补被认定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凌云的木瓜树与红石雕映衬在蓝天下

    第二, 黎村单纯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不足以支撑,缺乏必要的民俗、美食、文化类的内涵。游客到村里参观,全村竟然没有一间可供就餐的地方,同时也没有特别吸引游客的项目,建议深挖非遗项目,增加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等

 

 苔痕上阶绿的黎村现状令人心忧不已

    第三, 黎村的活化,一定将崖山矿山公园打包在一起,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传统、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
    第四,黎村交通十分不便,谢岗政府应该提供交通工具,并加大对黎村古村落的宣传力度,提升黎村的知名度。目前,从东莞汽车总站或南城汽车站均没有直达谢岗的公汽,这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东莞,而作为一个乡镇,这简单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从总站坐车只能到樟木头,再转到窑山的2路车,到黎村路口,再打摩的(5元)至黎村口广场。如果不熟悉这个路线,或许四五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找到村子。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寂寞的麻石小路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