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专题论坛
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研讨论坛 > 研讨会
第三届古村落保护发展研讨会
古村落   2016-09-12 02:03:00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会议介绍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古村落”也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与外延的概念性的社会群体。
    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古村落也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地理条件、民族民情与不同的政治经济基础上开始了各具特色的保护与开发虽然,东西南北中的古村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他们又都在借鉴先行的古村落成功或未必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创造着自己的今天和未来 ------ 。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 ;为了使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协调一致,和谐与共,第三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将于2006年11月9日 --- 12日在江西婺源召开。
 

 会议议题:

 1) 古村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特性、意义和价值。
 2) 古村落在开发利用中必须关注并给与保护的是哪些方面?
 3) 如何让古村落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村落景观”融入新农村建设中?
 4) 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如何打造“中国景观村落”的国际品牌?
 5) 我们能为“必将消逝在城镇化道路上的古村落”做些什么? 
 主办单位: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支持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
 协办单位:中国旅游协会
           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
           婺源县人民政府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屋脊与根文化传播工作室
 时间:2006年11月9日至12日
 地点:江西 婺源
 会议考察:2006年11月9日 婺源古村落考察
 网址:http://www.gucunluo.com
 组委会成员:胡斌 (婺源县委宣传部部长)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安蒙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第三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开幕词

                                     ---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办公室主任卫宏
 尊敬的罗哲文先生:
 陈德寿书记: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金桂飘香、秋高气爽的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举办第三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进行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显然,这是一次难得的盛会,是一次因责任和使命的驱动而走到一起的盛会。
    今天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在建筑规划学、文物遗产学、社会人文学、地质地理学乃至哲学、美学、史学等人文学科领域里,为人类、为科学、为社会、为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过重大贡献、取得过卓越成果、有过非常建树,我们为大家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在百忙中安排时间、在诸多会议和公务的面前选择了我们,这是第三届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一份荣幸,更是我们会议成功的一份希望!我谨在此代表会议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向你们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研讨会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学术研讨会上,有来自国家行政机制中最基层的乡村领导干部,他们是我们研讨会所研究的第一对象古村落的代表,请他们走上我们的论坛,标志着我们在对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过程中有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方面的转折,那就是至今生活在这些古村落里的人们,才是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真正的主体。当我们的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创造与发展机遇的时候,同样为曾经辉煌过的古村落提供了再度辉煌的机遇和条件。历史赋予了他们保护前人创造的遗产的同时并创造新时代的业绩这样一个使命。
    我们所说的古村落从来就不是指他们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我们所说的古村落不过是因为他们有着悠久的并有据可查、有证可考的、可追溯的历史渊源,并遗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考古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我们瞻前顾后、关照历史与未来的一笔财富。
    回顾自上一个世纪开始的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历程,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发现古村落的价值、呼吁保护古村落为第一阶段,开发和利用古村落到古村落旅游形成热潮为第二阶段。如今,古村落面临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那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这些因历史的尘封土淹,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这些曾经辉煌的古村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他们所特有的个性、意义和价值何在?
    我们有两个事实无法回避:一是城镇化道路对乡村的冲击;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古村落的冲击。
    先说城镇化道路,据统计我国近十年来,城镇化的发展每年以0。57%的比率递增。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必然有更多的乡村不可避免地为城市所代替,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必然;再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从根本上摧毁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存方式,互联网、集约化、农牧副渔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等,都将使古村落成为昨天的故事。
    那么,我们今天研究古村落的保护是不是一个多余?我们说,当然不是。因为,当我们看到“城镇化”和“新农村”对乡村、对古村落构成建设性冲击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预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乡村是永远不可能消逝的。因为,乡村不仅是城市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而且是城市生活的一个绿色的开放的空间。那么,如何让越来越稀有的古村落成为未来社会中的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子孙后代了解和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正是我们今天通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搭建了一个让中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村民百姓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以古村落保护为切入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其次,古村落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资源,他还提供给我们一个十分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就是,古村落的美与古村落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创建自己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努力运用古代哲学和生存智慧,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祥和、乃至荣辱与共的小社会。因此,我们倡导的“保护古村落”,更大程度上强调的是重视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重视保护古村落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的那份自然与和谐。这是在基于保护建筑与文物之后更值得引起我们重视与研究的课题,这就是本届研讨会的宗旨和主题。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1981年创办的。国土经济学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门学科。26年来,在于光远、杜润生、王先进三任理事长的领导下,我们努力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尤其是2001年启动的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共建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婺源是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之一,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我们在这里主办本届研讨会,一方面是力图通过对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探讨,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把婺源成功的做法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
    最后,我预祝第三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发言摘要

 杜晓帆
    职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项目官员、博士
    题目: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王其亨
    职务: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
    题目:从龟蛇锁大江说起 ----风水与传统村落的保护
 王振忠 
    职务: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题目:古村落不只是老建筑 ----- 徽州历史文化脉络下的婺源为例
 董卫
    职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题目:浙江南阁村保护规划 
 孙华
    职务: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
    题目: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摘要:本文以列入世界遗产的“藏羌碉寨”和“苗侗村寨”为例,就少数民族村寨研究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村寨现状的系统记录方法、村寨历史发展过程分析方法、村寨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村寨文化传统保护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寨历史发展过程分析方法。
 诸葛坤亨
    职务:中共诸葛村支部书记、诸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题目:诸葛村文物保护与旅游管理体制
    摘要:诸葛村的古村落保护和旅游管理在体制上走过的路也是坎坎坷坷的,经过十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如今村落保护和旅游管理已趋于良性循环,形成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以旅游的收益促使了古村落的有效保护。
    目前,诸葛村村委会和诸葛旅游发展公司形成保护、利用、管理上既分又合、既合又分的一体化模式。诸葛村现阶段的体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权经营层面上的矛盾,产权和经营权都是集体的,利益分配纠纷不易产生。“村治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家族内部、村民之间的某些矛盾纠纷。村落有它的特殊性。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因为“村官”和村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从诸葛村现阶段体制管理情况分析,优势方面是它有利于村落的整体保护和村落中综合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村落文化的自然延续。有些官员认为诸葛村这种体制是“小农经济意识”,太保守。我们认为应根据实际出发,村落有村落的特殊性。如果从保护角度来说,古村落的保护是否应保护这种“小农经济意识”,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保护古村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诸葛村的保护和她的旅游开发能有今天,是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取得的成果,单靠诸葛村自治是很难立足的。它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和呵护,因为它毕竟很脆弱。诸葛村今年正在重新修改编制《诸葛村保护规划》,在村落自治管理基础上加强法制化、规划化管理,积极发展旅游业,使它的建筑和文化得到持久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张安蒙
    职务: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题目:保护村落景观 ----- 建设景观村落
 西山德明
    职务: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艺术工学研究院教授
    题目:日本可持续古村落遗产保护制度及旅游开发---- 以世界遗产白川乡和离岛村落竹富岛为例
    摘要:日本古村落保护现状
       1.1 古村落传统建筑群保护区
       1.2 文化景观新概念与保护框架  竹富岛集落的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2.1 集落的特征与保护概况
       2.2 保护制度的概要与特征
       2.3 景观保护的各项措施
       2.4 基于非营利性组织主导性的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的融合   白川乡合掌集落的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3.1 集落的特征与保护概况
       3.2 保护制度的概要与特征
       3.3 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危机
       3.4 基于居民主导性的世界遗产保护措施  古村落的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代性课题
       4.1 集落景观保护的课题
       4.2 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整合化课题
       4.3 针对古村落遗产的可持续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建议。
 本.西格斯
    职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题目:德国的村落发展 ---- 规划和经济
    摘要:谈及德国的村落发展,很少会涉及到“古村落”。因为在现在的德国村落中,很少有能够称之为“古村落”的了数百年的沧桑让德国几乎所有的村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大多数变化始于300年前,也就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农业走向衰弱之时。与城镇相反,村落由于规模太小而不能形成一个历史性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却恰恰是保护类规划的核心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历史保护政策会议某个建筑单体或群体或者一个特定的整合了各种建筑因素的环境为对象,只有很少情况下会以整个村落为政策对象。
    如今,德国的村落发展规划一般会涉及到正统的村落规划和历史建筑保护两方面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郊区景观也会纳入村落发展和旅游规划中,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作为特别景观规划来处理的。
    1 德国的村落发展规划
    2 省级建筑保护机构的工作
    3 建筑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村落经济、网络和旅游业
    5 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法国的一些例子
    中国村庄的规模和德国的乡镇差不多。因此,在展示了一些村落的例子后,还要再展示一个村落的案例。这个村落对其中世纪时期的村中心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发展其旅游业。
 Jean-Michel PERIGNON 
    职务:法国文化部建筑遗产城总监
    题目:法国遗产保护及旅游业发展的网络策略
    摘要:自1936年以来,随着交通运输的持续发展,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到一周35个小时,并且一年有5 – 6 星期的年假,法国的旅游业蒸蒸日上。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正在成为旅游的度假胜地,同时也成为缅怀历史伟人,凭吊历史的载体。
    40多年来,保护遗产地的政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了作用,那些政策符合日常生活以及人们日常需要,还有喜庆庆典。为了让政策推广,负责建筑与遗产管理工作的法国文化与交通部对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网络体系进行帮助,而这些体系为一些重要遗产地的旅游管理规范的建立提供了工具。
    一部分网络为其他几个欧洲国家共同拥有如“Path of Compostelle”,一些城市自己建立了网络体系,比如Britannia首先创建了“特色小城市”网络体系用来打造旅游业的通用工具,随后这个网络体系得到了法国文化与交通部的支持。另外一些城市直接由法国文化与交通部执行。举例来说“艺术与历史城镇地区”就是受法国文化与交通部支持的典型代表,帮助城镇组织教育活动。这个网络体系还是一个推广保护政策与管理遗产与旅游业的工具。
    该网络体系略把各个管理遗产地的主角联系起来,同时他们结合教育方式的保护来避免旅游业压力造成的遗产地的破坏。
 杨重光
    职务: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题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
    摘要:1、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冲击和支持
          2、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的特色
          3、古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市化的协调与和谐  ----以人为本 ----以村落为载体 ----以文化为灵魂
 Saskia Hueneke
    职务:德国波滋坦市议员 波滋坦市文物园林管理局高级专员
    题目:异域的和本国的:国际影响下得波滋坦文化熔炉
    摘要: 波滋坦市的国首都柏林旁边风景极其优美的小城市。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英国、苏联就是选择在波滋坦著名的西翠林宫签署了世界著名的《波滋坦》协议。这个城市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在城堡和花园中的建筑语言、花园艺术和美术在17世纪到20世纪初成为了某种提纲挚领性的理念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传递出宗教、文化和政治走向,汲取了来自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思潮并融进了波滋坦的地方性语言。通过这样方式碰诞生的艺术成就有对于整个欧洲的艺术空间的编制构建做出了贡献。比如18世纪就是通过波滋坦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关系或者是通过对亚洲的优秀艺术形式的运用,连接起来不同的欧洲地区。在波滋坦的艺术发展的结果便是一种文化熔炉,地方艺术和国际艺术旗鼓相当。
 大槻洋二
    职务:日本萩市建设部历史街区对策课景观系主任,全国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协会事务局担当
    题目:日本传统性建筑群保护区制度的概要及特征——为实现可持续居住而设立的历史性环境管理制度
    摘要:1、日本历史性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
          1.1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1.2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1.3 传统性建筑群保护区制度的成立背景
          2、作为历史性环境管理制度的传统性建筑群保护区制度的特征
          2.1 从制度框架上看
          2.2 从技术方法上看
          3、传统性建筑群保护区制度的概要
          3.1 指定传统性建筑群保护区的程序
          3.2 保护规划的内容
          4、传统性建筑群保护区制度的现实性课题
          4.1 文化遗产保护行政
          4.2 城市规划行政
          4.3 实现可持续居住的历史性环境(以萩市为例)
 彭震伟
    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
    题目: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规划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作为农村生产和生活活动重要载体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论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发展相互分离的弊端后,提出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建设必须统筹城乡体系,并应纳入到区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的规划。
    论文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构成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各种要素,建构了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的层次及其主要内容,还特别突出农村的村庄布点规划在农村人居环境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规划案例剖析了如何基于城乡统筹规划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提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不同模式。即根据农村人居环境的区位给予城镇联系的密切程度,分为城镇现状或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城镇规划发展用地周边、显贵独立农村地区的中心村,以及农村地区需要控制发展的村庄,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人居环境,确定不同的规划对策,并统筹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
 Lorenzo Diez
    职务:法国东部(位于南锡)省建筑遗产局主管
    题目:QUESSANT-- 一个以实现更好地管理旅游业发展为目标的保护规划方案
    摘要:Quessant是一个位于欧洲西端的小岛。几年来,Quessant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作为岛上传统经济活动的农业和渔业,由于当地旅游业的崛起失去了往日的主导地位:岛上的常住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岛上的房屋也逐渐变成供游客住宿的宾馆和暂住的场所。这种社会性的变革引起了市政当局的重视,当局也意识到了此种现象会对景观带来影响。所以,政府决定采取保护和规划方案来统筹发展。在保护当地景观价值的同时发展旅游业。
 杨莹
    职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题目:农村古民居适当市场化可行性研究机构想

    摘要:查济古建筑群于200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所在的查济村被誉为“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村内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成群,村落街巷水系整体故居保存完整,整体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在城市化进程下,如何保护村落的整体格局以及保护古民居,处理好城镇发展与村落保护以及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关键。

          本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我国古民居保护面临的困境,着重于资金问题;第二部分从现象研究发现问题,即古民居的私下买卖所引起的问题和对民居保护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三部分首先从保护和农民自身的角度阐明市场化的必要性,其次从法律角度提出市场化的两种构想方式,第一种慰藉和房地产改革提出房地分离制度,第二种位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将古民居的房屋使用权流通化、市场化,最后从规划角度提出古民居适当市场化以后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控制策略。第四部分总结,指出古民居适当市场化将合理引导社会资本用于农村古民居修缮,更好地保护农村文化遗产。
 Jean-Michel Germaine
    职务:法国西部省(位于雷恩)建筑遗产局主管
    题目:自然生态保护区域 ----- 以沿海城市与小城镇为例
    摘要:本文阐述的两个案例:Rance峡谷和DINARD城
          根据自然条件制定的法律工具
          自然和建筑遗产保护的事实与日常管理:以2个案例为依据
          自然与建筑遗产价值的体现
          根据自然条件研发的“和谐新建设”
 石愿兵
    职务:湖南通道县
    题目:侗族古村落保护议
    摘要: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之处,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22万,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3% ,是侗族地区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
          聚居在三交界一代的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来源于古越人的一支,因而侗族文化与源远流长。“百里侗文化长廊”侗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她保留了原有的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侗族建筑,是一处侗族古建筑的实物博物馆。“百里侗文化长廊”区域内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朴典雅的民风民俗。区域内优秀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但是,随着申遗工作的开展,我们感觉到:古村落的保护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的保护事关民族的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尤其是在信息化,全球会的当今时代,各民族文化互相渗透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古代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发生的融合过程,在当代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可能完成。对此,我们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民族文化的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会 议 纪 要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遗存着一大批灿若星河的古村落。这些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物质遗产的古村落,这些洒落在我们辽阔壮美的国土之上的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五千年农耕文明社会的最后的瑰宝,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宝库、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创造力的象征。中国古村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让越来越稀有的古村落与社会发展和谐与共,成为后人回望历史、寄托未来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时代的责任,是所有爱我中华的炎黄子孙的义务和使命!
第三届中国古村落(国际)研讨会,就古村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中的地位、特性、意义和价值;就古村落在城镇化道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危机和发展机遇等重大课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来自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在考察婺源古村落的过程中,对中国古村落所蕴藏着的文化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综合本届研讨会的内容,第三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全体与会者,达成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共识:
    一、 古村落的保护远远不止是对古建筑的保护,村落中那些依托自然山水环境,运用古代哲学和古代科学与科技手段,艺术地创建和历史地传承到今天的村口、民居、古井、古桥、道路、街坊、宗庙、古树等等村落元素,无不渗透着古村落先民们的情感意趣、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对生活的希冀和精神追求,这些看似独立的单体建筑彼此间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相得益彰、相互媲美的文化景观,是古村落深沉而灵动的美。
    我们说古村落是活着的文博馆,是因为在那里至今还生活着那个村落先祖的世袭子民。村落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形态、他们代代相袭所逐渐形成的民情、民俗、民风、民意,是那个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是地域文化的外观,是古村落的魂。
    在全球化浪潮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文化在传承和延续过程中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甚至面临不同时代对他们的选择。因此,保护古村落的文化景观,让古村落的文化景观在时代变迁保持他的生命活力,成为我们的政府和文化遗产工作者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何研制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保护条例、法规、方式方法等,是政府和文化遗产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 村落和城镇是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不能采用古城镇保护的思路去进行古村落保护,如此就会演变为一种变相的城市文化和经济形态,从而失去古村落的独有的文化景观效应和精神家园的魅力,使古村落文化景观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区。
    人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灵魂,是构成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因素。我们一方面不能以牺牲他们的利益和他们对现代物质文明生活的需求为代价来保护古村落,同时,我们必须依靠村民的自觉能动性来实施和完成对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使命,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村落文化的发展动力和源泉,是真正可以延续和再创特色文化的主体。我们必须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努力,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建立有序的人与环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这是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向和远景。
    三、 通过政府或非政府的社会力量,加强对中国现存古村落现状的普查和考察,通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发掘保护对象并将他们公布于众,从而使各级政府将必须保护的古村落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对在社会变革与城镇化道路过程中,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行将消逝的古村落进行档案式记录,以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料。
    积极慎重、科学有序地通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民间学术团体组织的途径,对古村落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景观村落进行评选,从而提高全社会对阅读古村落的审美能力,弘杨中华文化、感悟民族智慧;通过对村落文化景观和文化景观村落的评选使古村落走高品位、高效益的旅游经济之路,从而避免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景区化、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等不两倾向造成古村落旅游产品的周期性衰退,使古村落旅游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持发展后劲,保持生命活力。
    四、 保护古村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和谐的统一的不可分割不可对立的一个整体。只有让历史的遗产融入现代的发展,并且当今天成为明天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向未来交付的将应该是不断叠加不断丰富的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的创造。
    让我们尊重历史,尊重现实。让历史与现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存共荣,让我们在创造灿烂的今天的同时创造用不褪色的历史!让我们的创造世界上最美的国土!让我们的地球因为有中国而骄傲!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2006年11月13日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